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考研难度大吗?分数线是多少?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28 17:09:03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院校是第一步。针对目标院校,从以下几个维度,来为大家进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难度情况分析。

  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考研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远高于国家线,尤其是农村发展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国家线26分。由此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近几年报名人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2023本科毕业生1158万,研究生报名474万人

  202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

  纵观我国近15年的考研报考数据,自2010年到2023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在持续攀升:2010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141万人,在随后的1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到2023年,增长趋势尤为迅猛,在2022年已经突破400万。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74万,为历史以来报名人数最高值。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是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正局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货币政策理论、金融及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科学的研究,为总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资料;进行重大、紧迫课题的调研工作,为总行决策和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负责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的学位管理工作。  金融研究所最早成立于1956年,1959年与人民银行计划局合并为计划研究局。1963年金融研究所分立出来,并恢复原名。“文革”开始后,金融研究所工作陷于瘫痪,1969年机构被撤销。1978年正式恢复。

  历任所长及现任所长、副所长简介

  金融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曾凌(1956-1959)、赵志诚(1963-1969)、孙及民(1978-1981)、赵海宽(1982-1993)、秦池江(1993-1996)、谢杭生(1996-1998)、谢平(1998-2003)、穆怀鹏(2003-2004),现任所长唐旭。

  中国金融学会秘书处负责拟定金融学会学术研究、交流活动计划;组织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和社会力量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发展和管理会员,建立学术成果档案,建立和管理全国金融科研人才库;筹集、营运和管理中国金融学会科研奖励基金,组织全国金融优秀学术成果评奖活动;组织开展同国外经济金融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筹划和组织海峡两岸金融学会学术交流活动;办理中国金融学会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常务理事会及秘书长会议议定的事项。

  人民银行图书馆由金融研究所信息资料中心与总行图书馆合并而成,由金融研究所代行管理,中心现有藏书40000册,中外文报刊500种,中文内部资料和加工整理的专题资料600种,有较为完备的国内经济、金融信息资料和加工整理的专题资料600种,有较为完备的国内经济、金融信息资料交换网络。按照总行领导的指示精神,“中心”将在三年的时间内建成为以网络数据库信息系统为依托,“数字”化查询与传统服务相结合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图书资料信息中心,成为中外金融业信息交流的枢纽。  主办刊物

  《金融研究》于1981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发行。现已成为国内经济金融界的权威性货币信用理论、政策研究月刊。《金融研究》开设的30个栏目全方位反映了国内货币信用理论、政策和实务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观。从198年到现在连续年被评为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货币信用类第一名。

  《中国金融年鉴》创办于1986年,1990年英文版问世,是我国金融界唯一大型资料性、历史性、综合性年刊。《年鉴》全面反映了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与重要方针政策、各地的金融业发展状况、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改革创新、金融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等,内容丰富,统计资料翔实。《年鉴》先后由刘鸿儒、陈元任主编,由政府及金融理论界权威人士担任顾问(1997年起朱镕基副总理、戴相龙行长亲任顾问),集权威性、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连续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其销量一直保持在2万册的水平。

  《中国金融展望》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创办的年刊,分中英文两册,每年4月同时出版。《中国金融展望》旨在阐述和宣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使国内外各界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得到及时广泛的了解,使改革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该刊编委会由人民银行总行及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由人民银行各有关部门或国家有关部委供稿,由金融研究所组织编辑、修改。该刊分宏观、专题、统计三篇。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中国货币政策展望;金融监管专题、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对外开放专题及各项经济专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利率、机构设置等当年最新的统计数据。在总行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各有关司局的通力配合下,该刊以其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分析及预测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并已成为准确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窗口,是宣传和代表中央银行形象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年刊。

  考研过来人经验一:

  一、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考研是个持久战,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自信是原动力。可能很多考生在刚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样,势必会对复习造成影响。

  二、端正学习态度、不给自己留后路

  态度决定一切。请务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决心,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三、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按时执行

  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注重效率。累的时候建议休息一下,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五、参考书目按需选择、精挑细选

  每个院校都会给备考的同学们推荐参考书目,这也是给了同学们大体的考试范围,到时候看院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购买。在公共课的书目选择上就选择大众推荐的书目就行。

  六、强大内心全力以赴的备考、抵制外面的诱惑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该在这大半年内忍住诱惑、拒绝一切玩乐,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积极请教,不管是询问同学还是老师,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行。不要为了面子,私下反反复复钻研,考研没有时间让你死磕一道题。

  八、学习备考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无论何时,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但是只有保障好身体、心理的健康,才能为考研做好后备力量,才能取得后面的胜利。

  九、坚持到底、坚持不懈

  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能取得别人没有取得的胜利,切莫半途而废!因为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任何艰难险阻。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