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 > 正文内容

左传中的一问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2022年12月12日 09:15:38知识18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知?

在汉语中,人们常常形容一些不负责任或不了解情况的人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三不知”究竟指的是什么? 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笔》这部书里说:“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概本《左传》。” 再查《左传》,在鲁哀公21年的记载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晋国的荀瑶领兵伐郑,荀文子认为,只有在对敌军的情况了如指掌时才可以决定战术。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谋划事情,要对整个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局都弄清楚,才能最后决定怎么办,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用兵呢? 可见,所谓“三不知”,是指对情况的开始、发展和结局全然不知道。在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小明上课不专心,老师提问,他竟然一问三不知。”这句话还用来指某些人不愿意吐露内心的想法,或者不愿意为一些事承担责任的冷漠态度,如“对工作,有些人总是推三阻四,除了问题就‘一问三不知’。”

《左传》中“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指的是什么?

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左传中的一问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左传》 荀文子于荀瑶有云:“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掌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荀寅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它的原始涵义对于今天的职场人士非常有警示意义,它告诫我们在做事情,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对事物发展的开始,发展与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才可以行动。相应的,“三不知”就是不知道事情的开端,不知道事情的发展,不知道事情的结果。1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同“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简单来说,故事是这样的,公元前468年,晋国攻打郑国,齐国担心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支援郑国。

有个名叫荀寅的下属冒冒失失的向陈成子报告说:“有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骂荀寅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荀寅挨骂之后反思自己,报告情况的时候太鲁莽:“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用今天的话来说: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始)、中间的发展(中)、最终的结果(终)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可以向上级报告。今天我对这三方面全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被领导修理。

所以“ 三不知”就是指对于事物的开始,发展和结果都不了解。

2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问三不知在今天又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新含义: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工作不称职的时候,可以说这个人一问三不知。

第二个新含义:当我们形容一个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关心与己无关的事情时,也可以用这个成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红楼梦》中王熙凤跟平儿评论一些住在贾府里的人,谈到林黛玉和薛宝钗时说:“一个是美人儿灯,风一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薛宝钗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她是什么都知道,但是比较世故和谨慎,不随便说话而已。

在你的身边,有一问三不知的人吗?他属于哪一种三不知呢?如果是薛宝钗那一种,你要当心了。

"三不知"具体是指什么呢?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三不知”出自《左传o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 伐郑,雄时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轻进。他说道:“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据此可 知,“三不知”意思是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