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 > 正文内容

以刀劈狼首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刀劈狼首的以是什么意思

2022年12月12日 10:24:02知识6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是什么?

在文言文里,“以”起初是个实词,多属动词;后来演化成虚词,多属介词。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


以刀劈狼首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刀劈狼首的以是什么意思

一、当“以”是实词时


1、可以充当动词

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再如:《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使,令。例如:《战国策》: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又如: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3)凭借;仗恃。例如:《韩非子》: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4)认为,以为。例如:《列子?汤问》:我以日始出。又如:《战国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再如:《战国策》:皆以美于徐公。


2、可以充当名词

1) 原因,缘故。例如:《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又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2) 无固定职业的人。例如:《拾雅》:以闲民。又如:《诗?周颂》:候疆候以。


二、当“以”是虚词时


1、可以充当介词

1)把,拿。主要用来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例如:《世说新语?自新》:俱以情告。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再如:《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

2)依,按,凭。主要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依据。犹言凭、根据。例如:《论语》:何以谓之文。又如:《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再如:《史记?屈原列传》: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在,于。主要用来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例如: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从,自,由。主要用来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例如:《潜夫论》: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又如:《史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5)因为,由于。主要用来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例如:《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又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贪勤民。再如:《史记?陈涉世家》:以数谏故。


2、可以充当连词

1)为。例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又如: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常用在复句的前分句,表示因果关系,或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史记?信陵君列传》: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又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再如: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和,而。主要用来表示并列关系。例如: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夷以近。又如:《聊斋志异?促织》: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4)则,那么。主要用来表示表示条件关系。例如:《战国策》: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

5)才。主要用来表示紧承关系。例如:宋?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又如:《后汉书?列女传》: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

6)用、用来、以使。主要用来表示目的或结果等。例如:《列子?汤问》:智叟无以应。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再如:宋 苏洵《六国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可以充当助词

1)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例如:清?姚鼐《登泰山记》:日观以西峰。

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例如:《诗?邶风》: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3)加在句尾,表示不肯定语气。例如:《战国策》: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4)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例如:可以;得以;能以。

文言文中转赠以金的以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转赠以金”属于状语后置的形式,还原后是“以金转赠”,意思是把金子转手赠给。其中的“以”意思是:介词,表示对事物的处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把”或者“拿”。文言文里还有“劈狼以刀”、“服人以力”……

《狼》中“以刀劈狼首”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刀劈狼首”中的“以”翻译为“用”。“以刀劈狼首”,也就是用刀砍狼的头。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