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和在职研究生关系的类型分析有哪些 导师和在职研究生关系的类型分析
导师和在职研究生关系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取向,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许克毅等人将导师和在职研究生的关系具体地分为有说服力型、和谐型、松散型和功利型。
有说服力型的特点是以导师为中心的,导师一般有较深的资历,而且在学术上具有很高的有说服力性,深受在职研究生们的尊敬。在这种关系中,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导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在科研上的表现是导师和学生不是合作的关系,而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亦有弊,其利处是导师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科研和教学经验十分丰富,对在职研究生的启发往往恰到好处,有利于在职研究生各方面的迅速提高,然而,其缺点正是其优点引发的,在这种导师指导下的学生,往往形成一种依附的思想,不利于个性的张扬,严重地弱化了导师的影响力。
和谐型,是一种以导师为中心的和谐人际关系。这种类型的关系,基本涵盖了导师和在职研究生关系特征的所有方面,是目前较理想、较完美的一种关系类型。这种关系类型的导师多是年轻有为、充满活力,能够给在职研究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比较优越的科研条件的中青年导师。他们才学和科研能力突出,能够把握国内外科研最新动态,协调好科研同社会的需要,重视培养提高在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引导在职研究生们走向成熟。这类导师的能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在职研究生对他们往往十分钦佩,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的深度都高于其它几种类型。在这种关系模型中,双方的年龄差异不显著,在职研究生同导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不大,他们能够相互理解。有问题时,不论在学术方面还是其他方面,双方都能够坦诚相待。在这种关系类型下,导师影响了在职研究生的方方面面。
松散型,其实是当今的“放羊型”的另一种说法,这种关系类型不具备导师和在职研究生的任何关系特征,导师和学生基本没什么交流和沟通。“导”与“学”的关系得不到任何的体现,导师对学生不管不问,学生整年累月的难见导师面,只得靠自己的自觉性进行学习和科研。随着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职研究生人数与导师人数的比例严重失调,这种关系类型口趋普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在这种关系类型下培养出来的在职研究生,接受不到导师的任何影响,学习和科研能力提高的很慢。
功利型,这种关系亦可成为“雇佣型”,导师和在职研究生关系是一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导师是老板,学生是员工,一种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关系。导师在一定程度上把在职研究生作为纯粹的科研劳动力,甚至是实现自己某种目的或者商业利润的工具。在这种关系体系中,导师同在职研究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导师疏于对在职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指导,却让在职研究生完成大量的科研任务。在这种关系类型下,在职研究生感觉不到师生之间浓烈的感情,更谈不上导师对其生活,学习的影响了,但是,由于大量的科研训练,在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这恐怕是这种类型下导师对在职研究生的最大影响了。
华东师范大学林似非在其学位论文《导师和在职研究生关系探析一一对若干文科硕士专业个案研究》中通过质的分析方法,详细地描绘了不同关系类型下,导师和在职研究生各自的活动,论证了关系类型的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他指出“围绕学术为中心的关系”下的导师对在职研究生学术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来就做课题的”下的导师提高了在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母女般温情”下的导师对在职研究生关怀备至,影响了在职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和生活;“现在是集体放养”下的导师对在职研究生各方面影响甚微。
综上所述,导师对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之所以产生影响,得益于他们之间关系的存在,如果关系消失,影响也就无从谈起,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关系特征的存在和关系类型的不同,影响的侧重点和程度也呈现出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导师和在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是导师对在职研究生质量产生影响的先决条件。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