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 > 正文内容

在职硕士德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析

2022年11月21日 17:08:27知识9

何为学科?学科就是“学术上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是科学分类的产物。

在学科划分方面,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对人们曾经有过一个忠告:“要明确一项研究领域的界线,到头来只是一个姿态而己,然而在开始的时候,必须多少划一界线,尽管划得不确切。”“如果我们牢记我们划定任何界线都只是为了帮助理解,那么危险的确不会很大,那些界限应当像一件能勾划出形体的宽大的斗蓬,而不应当像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的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了。”这里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在划分任何一个学科界限时都要有一个科学态度,要有利于科学研究。

 在职硕士德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析

那么,应该怎样划分学科呢?怎样辨别一个特定的科学领域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呢?“科学的术语不是任意创造的。它遵循着一定的分类原则。一套首尾一贯的系统的术语的创立,不是科学的纯粹附加物,而是它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每一种体系都是一种艺术品—是有意识的创造活动的一种结果。”恩格斯在讲到科学分类时曾经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对科学的分类也有过精辟名言:“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东西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在我国,经典作家的这两段重要的论述早已经成为学科专业划分的重要依据了。对上述思想做综合性理解,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欲能称之谓一独立学科,必须具备3个最基本条件,一是要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即特定的研究领域;二是要有自身的内在的规定性,即所固有的特殊矛盾;三是要有区别与它的运动形式。栗利杰、孙志芳在论及到这部分问题时说:“一门科学的诞生,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有否对象,有否必要,有否可能。”可以说,这个认识就更直接、更具体、更明了。对于我们论证在职硕士德育是一门独立学科就更有指导意义了。“科学分类是认识科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式。根据各门科学的区别和联系,依据事物的矛盾和运动形式的特殊性,确定每门科学在科学总联系中的地位,揭示整个科学的内部联系和层次结构,把科学集合成不同得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每一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都包含本身的特殊矛盾,从而构成使自己与其他事物、一种运动形式与其他形式区别开来的特殊本质。毛泽东说:“对于物质的每一种特殊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

在职硕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人是分类的动物:在某种意义上说,整个讲话只不过是把各种现象根据看到的相似点和相异点分成不同的类而已。在这里我们就是要试图说明在职硕士是一个与大学生不能混为一谈的特殊群体。

在职硕士群体与大学生群体相比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1>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相对集中,跨度小,一般是在18— 22岁之间;而在职硕士群体的年龄分散,跨度大,一般是在23— 45岁之间;

(2)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形成过程中;而在职硕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己经基本定型;

(3)大学生社会化程度低,几乎所有的人是从学生到学生,理想成分大,对现实缺乏必要的了解;而在职硕士社会化程度明显高,大多数是有社会生活经历的,尤其是博士生和近年兴起的各种专业硕士,了解现实社会,比较务实;

(4)大学生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人是处在青年中期阶段,心理状态相对不稳定。表现为有活力、有激情,情感外现,个性张扬。易激动、好波动。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影响,可塑性大,对学生集体有依赖感,热衷于各种各样社会活动,追求外在成就感;而在职硕士群体中的少部分人是处在青年后期阶段,大部分是成年人,心理状态相对稳定。沉稳有余、活力不足。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遇事有主见,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影响,看重内功提升,喜欢独来独往,对空洞且肤浅的说教极为逆反,对学校官方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

(5)大学生群体更主要的任务是知识学习。大学期间一般都要学习40-50门课程,在40— 50位教师的课堂里学习知识,以考试成绩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看重学习成绩,同时受到40— 50位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在职硕士群体的更主要的任务是研究。在一位导师的直接指导和有限的几位教师的参与下,从事必要的知识学习和大量的学术研究,多数情况下采取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的重要的标准是学术研究成果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在职硕士期间主要受导师个人的影响最大;

(6)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我们国家国民教育中的次高层次,是培养学士;而在职硕士的培养目标是我们国家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硕士和博士;

(7)大学生群体结构相对单一。入学是几乎都是高中生;而在职硕士群体则结构复杂。自身就有硕士在职硕士和博士在职硕士两个层面;

(8)大学生日常的管理方式目前均以学校的德育结构为主,以党的工作部门为主,从党的组织到共青团组织,从学校的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到院系的党总支副书记再到辅导员,从决策到实施,从大政方针到具体细微,眉毛胡子一起抓。辅导和班级对大学生影响较大;而在职硕士群体的日常管理比较疏散和随意;

(9)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主要是横向的。而在职硕士群体之间的交流则是纵横交错的;

(10)大学生的经济情况尚没有自立。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困补**工作,各高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勤工助工作,大学生也努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部分经济收入,但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依靠家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德育还仍然要受到家长的一定程度的影响的;而在职硕士在经济方面己经真正自立。一方面,在职硕士从国家、培养单位、导师和自己的劳动,(主要是参加导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还有各种社会兼职工作。)多数在职硕士可以获得基本的学习、生活费用;另一方面,即使少数在职硕士在经济方面还有一些困难,他们采取的态度往往是尽可能克服一下,轻易不再向家长求援,他们认为自从在职硕士学习的那一天始,他们在经济方面就已经自立,家长往往也这样看。与大学生相比,家长对在职硕士的德育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了。

由此可见,在职硕士的的确确与大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在职硕士德育的对象就是这样的一个唯一的特殊群体,而不是别的什么人群。

在职硕士德育有固有的特殊矛盾,有特殊的运动形式。“我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过程就是:我们力图发现一般概念和特殊规律。自然规律只是代表自然变化的一般观念。因此,当我们不能把自然现象追溯到某一规律时,理解这种现象的可能性本身就不存在。”在职硕士德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研究在职硕士德育的目的就是要积极探索、力图发现在职硕士德育的特殊规律,旨在提高在职硕士德育的实效。现实存在的矛盾都不是单一的矛盾组成,而是极其复杂的矛盾群体。我们认为,在职硕士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诸如在职硕士德育主体与在职硕士德育客体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理论与在职硕士德育实践之间的矛盾,硕士在职硕士德育与博士在职硕士德育之间的矛盾,学术型在职硕士德育与应用型在职硕士德育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动机与在职硕士德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工作与在职硕士德育现状不适应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内容与在职硕士德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目标中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之间的矛盾,及在职硕士德育与大学生德育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与学校德育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与在职硕士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在职硕士德育与世界在职硕士德育之间的矛盾,传统在职硕士德育方法与在职硕士德育中介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原则与一般德育原则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面临新形势的挑战与在职硕士德育改革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体系与在职硕士德育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规律与在职硕士成长规律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与在职硕士教育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德育中学校党委与行政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职硕士导师与在职硕士辅导员关系之间的矛盾,零散的、混乱的在职硕士德育理论现状与在职硕士德育工作实践呼唤的在职硕士德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在职硕士德育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关系,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职硕士德育矛盾体中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回答这个问题,论证在职硕士德育是具有特殊规定性的,是己事物,而不是他事物,进而说明在职硕士德育不同于大学生德育。

所谓在职硕士德育的根本矛盾就是指贯穿在职硕士德育过程的始终并规定在职硕士德育及其过程的本质矛盾。考察在职硕士德育中的诸矛盾,那一对矛盾关系同时符合上述这两点基本要求呢?我认为,在职硕士德育的根本矛盾是“在职硕士德育理论与在职硕士德育工作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也就是“在职硕士群体日益增长的德育发展需求与在职硕士德育理论给予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职硕士德育理论与在职硕士德育工作实践之间的矛盾始终贯穿着在职硕士德育的全过程,并且从本质上规定着在职硕士德育中的其它诸矛盾,从本质上规定着在职硕士德育的整体及其全过程。在职硕士德育理论必须满足在职硕士德育素质提高的需求。在职硕士的德育需求是一个不确定的状态,在职硕士德育理论必须与之相适应,与时俱进、常变常新。它们之间的矛盾会一直存在,一直在运动发展中,并从根本上影响着在职硕士德育中诸要素的状态和功能,无时不刻在影响着在职硕士德育工作实践的实践效果。

我们十分清楚,在职硕士德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在职硕士的德育素质。而在职硕士群体的德育素质的提高能否达到国家和培养单位的预期,关键要看在职硕士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我们也知道,影响在职硕士德育工作实际效果的因素可谓多矣,有国家、社会的大环境,有培养单位的小环境,有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还有在职硕士德育的基础,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职硕士德育理论。在职硕士德育理论与在职硕士德育工作实践这一矛盾范畴的主要矛盾方面是在职硕士德育理论。在职硕士德育理论对在职硕士德育工作具有支配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规定在职硕士德育各种实践的性质和命运。江泽民在谈到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时说:“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十五年来,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江泽民的这一段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时代诊释,再次说明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的深刻道理。“没有理论这盏明灯,实践不可能走向真正完美的境地。”“理论是实践的眼睛”“理论和实践如同躯壳和灵魂,是互相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灵魂的躯壳和没有躯壳的灵魂一样,都是不完整的。可以说,在职硕士德育理论是在职硕士德育工作的的灵魂、是眼睛、是指路明灯。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加强在职硕士德育理论的建设。“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总之,在职硕士德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理论逻辑上是成立的,是经得起推敲的。目前,国内也有在职硕士教育、德育专家和学者持这种观点。薛天祥主编的《在职硕士教育学》中就有类似的思想,在职硕士德育理论是从在职硕士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在职硕士群体。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

“ 在职硕士德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析” 的相关文章

mba预面试应到哪报名参加2022年11月21日 17:18:51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