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考 > 知识 > 正文内容

名校毕业生首选金融业 名校毕业生首选金融业是什么

2023年01月24日 14:29:30知识5

近日,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相继公布2023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报告不仅涵盖了其就业数据,而且还凸显了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新趋势。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受“互联网+”和“创业”大环境的影响,选择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有所上升。

概况

75高校晒出就业成绩单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年年底之前,75所直属高校都要及时交出当年的“就业成绩单”。注意到,今年,超过六成高校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并发布了学校2023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其余约四成高校在1月上旬也都陆续予以发布。教育部表示,高校要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根据各高校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75所部属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全部超过90%。2023年,除了兰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90%(88.62%)外,74所部属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都超过了90%。研究生就业率方面,仅有华中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低于90%,分别为82.24%和87.74%,其余高校也都在90%以上。

不过发现,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统计方法不尽相同,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就没有统计就业率,而是统计了非失业率。该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非失业率分别为73.3%和75.5%,非失业率统计之外的有超过20%的毕业生准备读研和留学。还有不少高校只笼统统计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而有些高校则具体统计了所有的学历层次,包括专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

评价

七成高校未使用第三方评价数据

1月27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针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年度就业质量报告的评价排名,排名主要针对报告合规性进行评价。评价显示,作为第三年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今年各高校在基本内容的覆盖率上有所提升,就业相关分析增多,而且数据使用规范性加强,报告编制精细化。但是,仍然存在数据统一口径不一、可比性差、缺少对就业质量就业趋势的分析、缺乏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就公众最关心的就业率而言,各校统计时间节点不统一,从6月份到12月份中各均有。并且,统计口径计算方式不统一。多数高校采用教育部规定的算法,将签约、升学、出国、灵活就业、暂缓就业都算进就业率。但也有例外,如中央美院使用“非失业率”这一概念。按照如此大口径统计就业率,各校就业率均接近100%,呈现出形势一片大好。但实际上,公众更期望看到纯粹的就业率,即签约率,也希望高校报告升学、出国、灵活就业、暂缓就业的各类毕业生比例。

虽然使用校外第三方评价机构调查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专业相关度等反映就业质量指标的直属高校较往年增多,但高校引用第三方评价就业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有七成高校未使用第三方评价数据。

分析

1 名校学生选择在哪儿就业?

北上广依然是毕业生首选

2023年各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首选学校所在地省份,今年这一情况略有改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的高校。

比如从北京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该校毕业生的留京比例就发生了大变化。具体来看,北大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选择留京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5.86%、 48.84%和47.27%,均低于50%。以本科生为例,除了北京外,广东省、上海市及其他东部地区吸收了约38.44%的毕业生,而到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市就业的毕业生的比例占到了12.7%。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北大的博士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占到了25%以上。据了解,这一变化是首次发生。清华大学的数据也显示,该校2023届毕业生约有半数选择京外单位就业。

然而,同样是北京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则相对集中在一线城市,占比达59.89%。并且,人民大学的质量报告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去京外就业比例越低。

除了北京的高校,上海的高校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比如上海交大毕业生中共有六成选择到中西部就业。华东理工大学选择到基层就业的人数也比上一年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

2 名校毕业生创业的多吗?

灵活就业毕业生比例上升

从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另外一个显著变化是今年各高校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上升。所谓灵活就业,根据各校报告的解释,是指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而非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以及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者。以北大清华为例,2023年两校共有2501名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含自主创业),较2023年增加550人,占比31.3%,较上一年上升17个百分点。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研究生阶段创业毕业生比例攀升。比如清华大学60名直接创业的毕业生中有2/3都是研究生,其中硕士生31人,博士生9人。

3名校毕业生选择什么行业?

名校毕业生首选金融业

从就业行业来看,基本还是延续以往的特点,即学生就业的行业与学校擅长的领域相关。比如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的主要去向都是国有企业。

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北大、清华和复旦的毕业生都是首选金融行业,其中复旦毕业生从事金融行业的比例最高,达20.92%。

注意到,在北大清华两校毕业生中,流向前五的行业除了排名不同之外,意外重合,包括教育、金融业、信息行业、科研技术与服务和公共社会组织。

除了北大清华之外,中国人民大学有11.1%的毕业生选择金融业。

而专业属性比较明显的高校的就业行业则更加集中在学校擅长的领域。比如北交大本科生到轨道交通行业就业的比例占37%,研究生就业行业多集中在轨道交通和信息技术等,都属于该校的学科特色和行业优势,也体现了就业行业与专业度高度相关。

4 名校毕业生就业与职业相关度如何?

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提升

从专业相关度上看,无论是综合性院校还是专业性院校,多数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

比如为全面了解毕业生求职过程,有效掌握毕业生求职期望、工作满意度、就业匹配度等关键信息,北大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学校本部签就业协议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显示,89.44%的毕业生表示自己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有相关性。其中,认为签约单位提供的职位与所学专业“很相关”的占35.8%,“相关”的占37.2%,认为“不相关”和“很不相关”的共占10.56%。

同时,与专业相关度还与学历有关,学历越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越高。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签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明显高于本科生。

5 名校毕业生薪酬多少?

北大毕业生首份月薪1.2万元

从毕业生薪酬来看,并非所有高校都提供了相关数据,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校中仅有北大公布了毕业生薪酬调查结果。北大委托第三方所做的调查显示,其毕业生首份工作的平均月薪为12217元,与求职中的期望薪酬平均12958元/月基本持平。在满意度调查中,有88.21%的北大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签约的工作“非常满意”或者“满意”。

不过,其它高校的毕业生薪酬与北大还是存在差距,比如浙江大学37.5%的毕业生年薪在7万元到11万元之间。

财经类院校中,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都对毕业生薪酬做了调查。其中,中央财大毕业生实际起薪为6946.87元/月;上海财大毕业生平均税前月薪为6940元,其中本科生平均月薪6373元,硕士生7493元,博士生7996元;中南财大调查显示,该校毕业生转正后的月薪为4733元。

从行业薪酬来看,金融业仍然是最“来财”的行业之一。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较高。调查显示,该校2023年毕业生的平均税前月薪达到6940元,比2023年上涨了755元。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