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改进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建议
校库网老师建议,在培养信息方面,应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在深度上,对课程的开设目的、授课内容及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划,使整个课程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及能力的提升平台、在广度方面,应加入一此必要的信息,如授课教师及其经历介绍、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成功校友的从业情况等信息、总之,各培养单位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培养信息,使其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宣传的载体。具体如下:
1、明确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正确地对工程硕士教育进行定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合理的工程硕士教育定位是改进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首要任务、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相当清楚‘即以工程教育为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程人才;而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虽然表面清楚,但实际相对比较模糊、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培养模式来看,都沿用工学硕士教育体系,虽然最终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拉开工程硕士与工程类工学硕士之间的距离。
校库网老师认为,工程硕士学位是一种介于工程类工学硕士与MBA之间的学位、工程类工学硕士教育的定位是培养专业领域的专业工程人才,而MBA教育则是培养通用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这就为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留卜了足够的空间、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应是介于工学硕士教育和MBA教育两者之间,要培养既懂工程又通晓管理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
2、以应用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工程硕士掌握工程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工程项目中加以应用、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工学硕士教育不同,工程硕士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工程专业人才、纵观目前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三大模块构成。基础类课程模块占了很大的比重,且课程设置缺乏新意,只是传统工学硕士课程的简单组合。如此的课程设置,必然导致培养出的工程硕士旱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管理”的特性、现有的课程体系无法很好地反映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所赋予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出复合型的工程人才。因此,应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来达到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
校库网老师认为,工程硕士教育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目标为纲领,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导向,以传授工程技术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为核心、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对于基础理论课应本着“必须且够用”的原则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加入适量的高新技术、复杂技术方面的课程并结合诸如案例分析、管I}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应有利于为工程硕士提供更多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以有利于工程硕士将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去。
3、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工程硕士”,顾名思义应该是以工程技术为培养的立足之本,但工程硕士不应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工学硕士,其中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与实践相接轨,以复合型的工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此,它要求在整体的培养思路上有所创新,不能简单地按照培养工学硕士的模式去培养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硕士的培养并非是采取简单的基础理论教学就可以完成的,对于工程硕士应更加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虽然中美两国的工程硕士教育都是脱胎于工学硕士教育,但其在工程硕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美国已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例如MIT就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能力培养计划,该计划系统地定义了工程硕士为最终完成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并在时间上对各种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在工程硕士综合能力构建方面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思路、首先应明确最终达到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体系;其次应采用授课、试验、实习、论文写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工程硕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要从时间上对整个培养计划进行妥善的安排。
4、充实和完善培养信息、培养信息作为培养单位发布培养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整个工程硕士培养体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我国的培养单位在培养信息方面,无论是发布环节还是制作环节,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与国外优秀高校有着较大的差距。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