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 国内外高校在职硕士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综合评价问题是在多因素决策过程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复杂问题。由于考查研究的出发点与基础不同,研究观点、偏好不一致,综合评价这一重要手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己有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纵观国外,在职硕士教育历史悠久,在职硕士教育工作经验丰富。发达国家对在职硕士教育质量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对在职硕士综合素质培养注重从实际出发。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己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在职硕士教育质量评价系统,并在全国所有学科展开大规模质量评测。美国在职硕士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或严进严出的方法,大多数学校用面试取代入学考试,更看重在职硕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美国非常重视课程教学,对在职硕士综合素质评价是通过课程学习、资格考试、选题、实践能力、论文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的,尤其把重点放在课程结束后的资格考试和论文开题、撰写、审核这些方面。国外许多高校都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对在职硕士进行分流或淘汰,在美国,淘汰率高达5000 0 }1}英国对在职硕士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独立工作能力、文献综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是否有创造性成果等方面。在口本,在职硕士招生条件很宽松,也基本以面试为主。为提高在职硕士综合素质,口本特别重视课程教学目的及对在职硕士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论文质量及创新点也被视作在职硕士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德国的在职硕士特别是博士生不要求课程学习,几乎全部是个别教育,学生们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但德国对在职硕士的独立科研能力及工作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很多国家还将能否解决现实实际问题作为评价在职硕士质量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我国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用现代评价方法研究多指标综合问题的实例。在在职硕士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国内学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同济大学的虞丽娟教授,她针对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大学生才质模糊评价方法。该理论从素质教育内涵的基本要求出发,提出了人才素质结构由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个指标要素组成的说法,从基础性要素和个性化要素两方面扩展成了若干项评价指标,并据此提出了才质容积论。基于模糊性评价理论和发展评价理论,虞丽娟教授构建了才质模糊评价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个性评价、模块评价、组合评价和总体评价等多种评价,也可以进行集体评价,还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各阶段自我评价[[3]。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在计算上比较复杂,实际操作性不高,并缺少心理指导和就业指导。
总体上看,国外的在职硕士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论文质量、实践能力,还注重其提出新观点新想法的能力。我国在在职硕士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处还存在着空隙,没有把科研理论提升到实际应用的高度,各种评价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都是独立的运用,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综合化的集成研究。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