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如何培养在职硕士学术精神研究生 导师如何培养在职硕士学术精神
教育家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导师是大学学术的中坚力量,也是在职硕士学习研究的领路人,对在职硕士学术精神的培养具有独一无二的条件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导师育人功能,强化导师责任意识。
1、强化导师责任意识
在目前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导师的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在职硕士的教育质量。缺乏责任意识的导师,不仅带不出优秀的学生,还会对在职硕士的成长成才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有必要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建设一支敬业爱岗的导师队伍。
首先,严格导师遴选制度。目前在某学科领域具有专长或相应职称的教师被简单默认为导师,而对其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目标,这就要求学校严格导师遴选制度,依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所要求的遴选标准开展选聘工作,强调“德艺双馨”的选聘资格,既要求导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求导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优先选聘咯守师德、严谨治教、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
其次,明确导师在在职硕士培养中的职责范围和具体要求,其中应包括在专业教学、指导科研、社会实践论文选题和写作等环节中涉及到的在职硕士学术兴趣、治学态度、科研道德,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社会使命感等方面的培养,加强导师对在职硕士学术精神正确引导的力度和效应,把导师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落到实处。
最后,加强对导师的考核监督。在没有监督评价的情况下,育人工作完全成了导师自觉自愿的事情。学位论文在在职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在职硕士学术精神培养的关键环节,但是少数导师在学生选完题后,对其论文写作不闻不问,或者在指导上马虎了事,对在职硕士的培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更不用说对在职硕士学术精神的培养塑造。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导师选聘后的管理和评价,制定出科学可行的监督评价方案,比如将在职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与导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制定奖惩制度,形成导师与导师之间的竞争机制,使其加强对在职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尽心尽责地投入到在职硕士教育之中。
2、发挥导师育人功能
正所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导师是在职硕士学术的指导者,在致力于让在职硕士多出优秀成果的同时,还要注重其潜在学术精神的培养,成为其精神成长的关怀者和引路人。
一方面加强示范功能。导师是最重要的师表和最有效的模范,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导师提高自身学术素养,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遵循学术育人的理念,将在职硕士学术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在口常教学和学术活动中,现身说法,身体力行,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亲切的人格魅力和自由的学术思想感召学生,让学生接受导师高尚学术精神的熏陶和洗礼,提高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加强导师引导功能。导师积极主动地开辟多种途径,在教育方法上从管理学习转变为引导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如带领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在职硕士学术视野;针对在职硕士网络生活化程度高的特点,建立学术博客或其它形式的网页,增加导师与在职硕士思想自由碰撞与争鸣的途径,实现育人网络化;鼓励学生参与有兴趣的科研项目,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课题,让学生接受更多更好的学术训练。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