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 高校大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动机和适应性的调查研究背景
在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国际化氛围的构建,各个国家都将文化与教育交流视为增强其全球影响力和实现政治利益的有效途径,并将输出、接受并培养外国留学生作为其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对对外交流的积极反应,使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被大大推进;经济全球化更是对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要求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要面向国际,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才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
《国际教育法》是美国国会1966年通过的,其主张是:加强学生对全球各个国家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经济、文化、科学、政治、民族等,对这些的了解,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全球情况;日本和韩国都对自己的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他们提倡全球化交流。近年来,在各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也体现出中国国际化交流的迫切要求。
在知识结构日新月异的今天,出国留学成为许多高校大学生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日渐打开,近几十年也是全球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外国人走进来,中国人也走要出去。无数的高校大学生走出国门,见识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为中国的发展与壮大添砖加瓦。
当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国的费用相对普通民众的收入,已不再是遥不可及。近几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的形势不甚乐观,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种种这些都拔高了“出国留学”现象。“出国留学”在今时今日似乎已成为一个相对平民的话题,加之出国“门槛”有所降低,走出国门似乎已不再是难事。目前,“留学已经成为我国学生继升学和就业之后的第三条出路”(苗丹,2011)。中国人口庞大,加上优惠的留学政策,使得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
然而,在“留学热”现象的背后,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已然身在海外留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
(3)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又将会面临哪些适应困难?
要了解这些问题,尤其需要了解不同留学生群体的出国动机,这些动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留学生出国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从一定层面上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现阶段国内高校“国际化”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有大量的高校大学生出国留学,且不同的群体选择出国留学的动机以及其在国外的适应能力都存在明显差异,然而针对他们的调查研究却相对较少。部分独立机构虽然也进行过研究,却出于商业敏感性,很少公开这些研究结果。因此,本文就此进行调查分析,对于高校国际化进程、留学生健康培养是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前,高校现有出国留学模式多为以下几种形式:
1.公费派出
(1)国家留学基金委出资,公派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2)所在学校/单位出资,公派教师出国研究项目
(3)国家留学基金委出资,公派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出国研修项目
2.自费派出
(1)校际层面留学模式
①交换学习模式(支付原学校学费,对方学校免学费,最终获得原学校学位)
②“2+2”、“1+1”、“3+2”模式(自行承担留学费用自理,获得国内外大学双学位或直接获得国外大学学位)
(2)完全自费申请国外大学(自行承担全部留学费用,获得国外大学文凭)本文结合本人实际工作情况,将主要对其中“自费派出”的“校际层面留学模式”中留学生群体的出国动机及出国后的适应性进行针对性调查和分析。通过初步的文献整理和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已有研究并没有细化留学生群体。众所周知,留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家庭条件、出国途径等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单纯将所有留学生笼统作为一个群体进行分析,势必会降低结果的可信度。因此,我们有必要选取不同的标准,将留学生们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如:
(1)留学时长;
(2)留学目的国语言掌握程度;
(3)性别;
(4)家庭经济水平;
(5)留学时年龄;
(6)是否独生子女;
(7)是否有打工经历;
(8)是否获得奖学金;
(9)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区(城市、农村);
如此细分,才能较为全面的归纳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留学动机和留学适应性,以便对我国高校后续学生的出国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留学生群体的心理诉求,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留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为我国高校的出国留学事业提供浅显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