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大家一直很关注的问题,很多小伙伴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在本文,考研集训营将针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内容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所得税的计算大概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
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如下:
(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三)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六)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收益)
以上就是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详细介绍,更多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考研集训营,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所得税的计算大概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
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如下:
(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三)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六)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收益)
以上就是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详细介绍,更多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考研集训营,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