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认识论信念对学习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背景
近年来,学生的态度、信念等因素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引起了教育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认识论信念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的本质、形式、过程、条件以及合理性等问题所持有的一种信念,是带有个人特色的哲学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认识论信念,对认识的性质、过程及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持有一定的态度和看法。认识论信念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稳定性,消极的认识论信念如认为知识是孤立的、片段性的事实,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天生注定、后天无力改善的等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的选择及科研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开始兴起,并在20世纪前半段占主导地位。该理论的主要特征即用环境中的事件来解释学习过程,而不是以心理过程来说明行为的获得、保持和推广。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的学习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学习行为看成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20世纪后半段,社会学习理论逐步取代了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主张,人们从社会环境中获得学习。其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活动就是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这一框架下,学习行为被构想为一种信息加工活动。然而,迄今为止理论界对于学习行为的内涵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在本研究中,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根据在职研究生自身学习的特点,将其界定为自主学习和科研两个方面。
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自主学习的人。自从教育家、心理学家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的思想以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教育学界的重视,很多学者研究了自主学习的实质以及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国内对自主学习研究主要建立在针对中学和大学本科教育学生群体研究的基础之上,而针对在职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在我国随着在职研究生教育群体的不断扩大,对在职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探讨理应给予必要的关注。作为具有较为完整知识结构的在职研究生而言,独立意识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高,这些都为研究其自主学习现状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在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而且是衡量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职研究生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作为提高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之核心和关键的科研能力,它的提升是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是主动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以及增强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论信念深藏在他们的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感体验的背后,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引着学习行为,深刻影响着学习结果(Michelle&Patricia,2001;马杰,2007)。因此,从在职研究生认识论信念出发,在测量在职研究生认识论信念具体维度的基础上,探讨在职研究生认识论信念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将为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这对提升在职研究生能力,完善在职研究生培养体系,推动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实借鉴意义。目前,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大都停留在定性层面上,主要分析认识论信念对自主学习、学习成绩的影响,而鲜有研究从定量角度进行验证和分析,并且缺乏在职研究生认识论信念对在职研究生科研行为和科研能力的考量。鉴于此,本研究拟运用实证研究探讨在职研究生认识论信念如何影响其学习、科研行为,以期为提升在职研究生认识论信念,改善在职研究生学习行为提供借鉴和指导。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