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 > 寄宿学校 > 正文内容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论述题

2022年11月26日 14:11:38寄宿学校11

  准备心理学考研的同学们,复习的怎么样了呢?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查缺补漏,将自己已经记住的重点强化,未记住的重点重新记忆!下面考研集训营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知觉的复习重点,请参考:

  第六章 知觉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论述题

  一、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来自于感觉,但不同于感觉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1)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感性认知阶段;

  (2)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各样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

  (3)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成为感知觉

  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3)分析器是产生感觉、知觉的基础。感觉的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

  (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知识和经验,知觉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

  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基本的原则。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换。图形组织还有其他一些原则:

  1.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a;

  2.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b;

  3.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c;

  4.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一个整体,图d;

  5.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图e;

  6. 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图f;

  7.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8. 简单: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二.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人对外来信息进行优先选择而做出进一步加工的特性

  (2)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务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志出来的特征

  (3)知觉的整体性:在只觉得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整体和关系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旧保持相对不变得特性,有大小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形状恒常

  (一)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由于感觉通道的限制,我们只能感觉到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一部分事物,对它们的知觉非常清晰,而把其他一些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对它们只有模糊知觉的现象。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的说,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客体自身的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等,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此外,知觉者的经验、兴趣、爱好及职业等也都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

  (二)知觉整体性

  定义: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但是,知觉的这种整合作用又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同时,对事物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颁布;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作用:大大提高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成分(部分或细节)的知觉。

  (三)知觉理解性

  定义: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要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影响因素:①个体以往经验,②词语的作用,③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作用:①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②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常受到破坏。③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环境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

  (四)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对它的知觉印象却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和运动恒常性等多种。

  1. 形状恒常性是指个体在观察熟悉物体时,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在视网膜的影象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2. 大小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其知觉映象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

  3. 明度恒常性是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如将黑、白两匹布,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暗处,虽然每匹布的两半部分亮度存在差异,但个体仍把它知觉为是一匹黑布或一匹白布,而不会知觉为是两段时暗不同的布料。

  4. 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

  (五)知觉学习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学习发生在所有感觉通道中。

  经验对知觉的影响主要有:知觉定势、知觉习惯及面孔识别的种族效应等。

  知觉定势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知觉习惯是指我们平时都是按正常方向知觉人脸的整体特征,这种经验会影响对面孔细节的知觉。种族效应是指我们很容易分辨本民族的人脸,而不容易分辨异民族的人脸。

  更多的实验证明,知觉能力可以由于学习和训练而得到改善。

  (六)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戴过眼镜的人,在新换了一副眼镜之后,开始时会觉得不舒服,半天或一天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

  三、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认识。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和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几种。

  (一)形状知觉

  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了知觉组织的一些原则,即邻近性、相似性、封闭性、连续性等。

  形状的特征分析: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轮廓与图形: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图形组成遵循组织原则)。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形状识别(模式识别):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做图形识别。这是形状知觉中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待。

  特征捆绑:有意识的注意可以将原始特征整合起来

  注意盲视:当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对周围其他物体视而不见

  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现代的一些研究认为,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考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眼动与形状知觉: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意义。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避免视网膜因注视而产生局部适应有重要意义。跳动是另一种重要的眼动。它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眼跳保证了对新的信息的提取。

  (二)大小知觉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取决于物体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以及物体周围的参照物等因素。

  1.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网膜投影的大小(S)与物体的大小(A)成正比,与距离(D)成反比:公式:S=A/D。 即A=SD

  2. 物体熟悉性:熟悉性可以使人们能够准确地知觉到物体实际大小。

  3.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当一个物体处于大物体包围中,它看上去显得小;反之则显得大。

  4. 体态变化:当人俯视或者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

  (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即把物体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

  1. 肌肉线索:

  (1)眼睛的调节作用:水晶体曲度的变化保证了物体通过水晶体投射的视象正好聚焦到视网膜上,而改变水晶体曲度的睫状肌的紧张度,就给判断物体远近提供了肌肉运动的线索;

  (2)双眼视轴的辐合:看近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大,看远的物体则相反。双眼视轴的辐合由外展肌调节,因而外展肌的紧张度就给判断远近提供了线索。

  2. 单眼线索:

  (1)对象的重叠被挡的东西离的远;

  (2)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申延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近的物体看起来稀疏,远的物体看起来密集;

  (3)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作用和有它引起的光线的散射。空气中既有灰尘也有水蒸汽,因此近的东西清晰,远的模糊;

  (4)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些;

  (5)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我们和外界物体发生相对位移时,距离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觉上造成的视觉效果是有差别的。近的物体移动的快,远的物体移动的慢;近的物体向后移动,中间的物体不动,远的物体向前移动。这种视觉上的差异给判断远近提供了线索;

  (7)明暗与阴影凹进去的地方暗,突出的地方亮。

  3. 双眼视差:两眼相距大约65毫米,因此,当用两眼看同一物体时,这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视像就有了差异,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主要的线索。如果两眼成像部位相差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四)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视觉和听觉在人类的定位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1. 视觉方位定位

  人类根据周围环境的参照物,通过视觉,例如太阳、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天空和地面、人和外界的物体的关系来判断方位。

  2. 听觉方位定位

  听觉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其定向规律有:(1)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同一混淆(3)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主要包括时序知觉、时距知觉和时间点知觉三种。

  1. 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4)对时间的预测。

  2. 时间知觉依据:

  (1)根据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2)计时器提供的信息;

  (3)人体生理和心理周期性的变化。(时间知觉的标尺:一定是匀速变化事物)

  3. 影响因素:

  (1)感觉通道,在判断时间的精准性方面,听觉好,触觉其次,视觉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数量和性质;(3)兴趣与情绪。

  (二)运动知觉:对空间中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又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 真动知觉: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刚刚被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小视觉范围(角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下阈。

  2. 似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又叫动景现象或叫现象。(即刺激物不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和时间相继呈现时,会看见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运动。动景运动也叫Phi运动或佳运动,电影、电视、霓虹灯等的视觉效果就属于动景运动。

  (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月亮在云中穿行。

  (3)自主运动:注视暗室中的光点会感觉它在动。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这就是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

  (4)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运动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感觉它向相反方向运动。如瀑布错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知觉的产生依赖于感觉器官提供的信息,即客观事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叫数据驱动加工。例如,颜色和明度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和强度。

  知觉的产生还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他的兴趣、爱好、心理准备状态,即还需要加工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叫概念驱动加工。例如,我们去火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我们对来人的期待,将影响到我们对他的识别和确认。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非感觉的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则需要比较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自下而上的加工:需要已有经验的介入,才能更好整合各种零散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需要建立在感觉信息输入的基础上

  触景生情、草木皆兵两种加工共同进行

  (二)模式识别理论(更强调自下而上过程)

  模式就是由若干个元素集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结构,或者说在我们周围的具有某种结构的客体,例如一个物体、一个图像、一个字、一句话,或者是一个人脸都是一个模式。

  模式识别就是人们把输入刺激,即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并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当模式被识别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给这个刺激,或者说给这个模式一个名称,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模式识别就是给刺激一个名称,或者说就是给刺激命名。

  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几种模式识别理论:

  1. 模板说

  模板假设:识别某个模式,必须在过去的经验中有这个模式的记忆,当前的刺激如果能与大脑中的模式相匹配,这个模式也就被识别了。这个假设的问题是,人们在识别一个A字的时候,不仅能识别印刷体的、还能识别手写的、方向不正、大小不等的A字。若识别它们的时候,都需要在头脑中储存着一模一样的模式的话,头脑中哪能储存这么多呢?

  2. 原型说

  原型假设:在头脑中储存的并不是和外界刺激完全一样的无数个模板,而是从模式中抽取出来的相似性作为原型的。如果能在记忆中找到一个相似的原型,这个刺激也就被识别了。但这个假设没有说明,人是怎样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加工的,因而它也难于实现。

  3. 特征说

  特征假设:是以对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为基础的,它把模式的识别过程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承担着职责不同的特征分析机制,各个层次依次进行工作,终完成对模式的识别。

  例如,要识别一个字母A,首先是分析出A字所包含的特征(两条相交在一点的斜线,一条横线),然后将这些特征与大脑中储存的各种经验进行比较,虽然Y字也有两条交到一点的斜线,但有一条竖线却没有模线。只有A所具有的特征与它完全匹配。找到了和这个刺激所具有的特征完全匹配的记忆,这个字母也就被识别,即认出它叫A了。

  4. 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结构优势描述理论认为,模式识别与其所处的环境信息有密切联系,整体结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它们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六、错觉

  (一)错觉的含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物体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二)错觉的种类

  1. 大小错觉: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大小错觉。大小错觉包括: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等。

  2. 形状和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等。

  3. 螺旋和运动错觉:螺旋错觉、运动错觉。

  4. 明暗错觉:即赫尔曼格栅。

  5. 不同感觉通道相互作用产生的错觉:如视听错觉、形重错觉等。

  (三)错觉产生的原因

  每种错觉的产生都有它独特的原因,找不到可以解释所有错觉的几种原因。目前解释错觉的理论有五种:

  1. 眼动说:在看几何图形时,眼球会跟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扫描的运动,而跟球运动的方向会影响到眼球运动的速度,这就会导致错觉的产生。以垂直水平错觉为例,眼睛做垂直运动比做水平运动困难,因而垂直线会比水平线看上去长些。

  2. 移情说:观察者自己认同图形的某部分,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图形上面,因而引起视觉变形。

  3. 完形倾向说:人的知觉系统有某种完形的倾向,这种倾向夸大了似乎能分开的事物各特征间的距离,因而引起错觉。

  4. 透视说:由于图形通过透视暗示着深度,因而导致图形大小知觉的变化。

  5. 常形误用说:当把知觉三维世界的经验运用于知觉平面物体的时候便产生了错觉。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人们错误地运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如:爱米小屋)

   错觉与幻觉的区别:

  错觉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主观歪曲知觉

  幻觉则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虚幻的知觉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的、主动的和系统的支具活动,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一个中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知觉的重点笔记分享,更多与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考研集训营,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