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问答 > 正文内容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准教育的差距大吗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准教育的差距

2022年11月17日 11:01:48考研问答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经过不断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在职研究生教育模式,但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国际知名大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在职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清晰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准教育的差距大吗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准教育的差距

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是我国在职研究生的两大类别。学术学位在职研究生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重点是满足大学与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型人才则以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为目标叫。然而,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在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并未加以区分,只是对他们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一般概括,制定的培养目标比较宽泛且相对单一。在培养过程中对上述两种方式的界定并不清晰,从入学到答辩整个培养过程基本相同,造成学术型人才的科研能力与素质不高,而专业型人才则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总的来说,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未允分考虑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在职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培养目标需进一步明晰。

(二)在职研究生培养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的分化越来越细,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专门人才需求呈现出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以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为辅。美国至今共设有140多个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模占其硕士生总数的6500,我国从1991年开设在职研究生专业学位以来,共有39个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占在职研究生总比例为3300,一些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培养仍未摆脱“学术化”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调整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优化在职研究生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教育。

(三)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不完善

随着培养结构的改革,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过程需要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术型在职研究生则以专业理论学习与学术科研能力为主要的衡量目标。就目前而言,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雷同,在职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不明、课程设置随意、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及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模糊等问题日益凸现,在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没有完全体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很大不足,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

导师作为实现在职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其指导水平成为在职研究生教育是否达到国际水准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目前,我国高校拥有的国际知名学者很少,具有国际教育和工作背景的教授偏少,博导中,仅有25%能指导学生发表SLI论文。在国际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中担任要职的人数也较少。

(四)博士毕业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大国,在职研究生人数年均增长率己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培养的人才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很难满足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由于很多高校没有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国际竞争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等创造性人才标准纳入到培养目标之中,以至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领先领域,我国博士几无涉足;国内力-面,也很少见到博士完成的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缺乏创新成为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最大缺陷。因此,博士毕业生在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获得职位的人数也很少。

(五)校内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的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着一些瓶颈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层面上,质量意识不强,对校内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许多高校仅仅只是宣传和介绍发达国家的质量保障理论和力-法,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制度层面,高等院校的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架构不清晰,导致体系运行困难。在管理层面,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框架,不仅组织管理机构设置流于形式,实效性欠缺,而且存在组织管理机构职责模糊、隶属关系不明等问题。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准教育的差距大吗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准教育的差距”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