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问答 > 正文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方法,可以直接产生创新成果 创新实践的探索是研究生获得创造性成果的“加工厂”

2022年11月17日 11:24:58考研问答9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在具体的生活、学习与研究实践中产生的,离开了具体实践不可能形成创新能力,更不会有创新成果。创新实践是高校教学的新模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生活和研究中,通过实践探索形成创新性成果。其途径有两个方面:

(1)日常生活中的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方法,可以直接产生创新成果 创新实践的探索是研究生获得创造性成果的“加工厂”

这是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观察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取得创造性成果。在这个领域,创造者可以结合对身边的人、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收获、有所突破。陶行知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说明,创造来自生活,灵感无处不在。由于这一过程不受时间、地域、创新成果形式的限制,比较灵活、方便,只要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领悟,就是收获。人们在这个领域长期实践,创造意识会大大增强,因此是培养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理想途径。

(2)科学研究中的创新

这是指研究生在科学研究领域对本专业领域内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取得创造性成果。但是, “从教育部71所直属高校研究与发展课题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研究不够广泛,同样,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 研究生作为祖国今后科技的中坚力量,就必须强化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对以上两条实践途径,刘仲林从中国文化语言的角度,称前者为“亲证日常生活之道”,后者为“亲证学习科研之道”,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写出一篇亲证体会文章。在其8年的教学问,共有3000多名同学写出亲证体会。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刘教授和自己所带的6名博士研究生对3000多篇体会文章进行阅读讨论,归类筛选,从中选出111篇较为典型的亲证文章,对每篇文章一一进行点评,编辑而成《亲证中国哲学大智慧》一书,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材成果,2009年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根据该书中对2006级研究生“悟道”亲证的430篇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出,日常生活类共92篇,占总数的21.4%;学习研究共103篇,占总数的23.9%;运动休闲共200篇,占总数的46.5%;其他综合共35篇,占总数的8.2%。这说明,实践亲证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不可逾越的环节。只有在实践领域亲证,才能领悟到创造的妙不可言的感受,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