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
专业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
按照学院“明德励学、效实致新”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要求,重点针对新形势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工程建设发展需求,本专业开展新材料制备与加工、纳米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专业教育。本专业坚持特色化、精品化办学理念,所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材料专业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胜任新材料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和设备设计、工程应用及经营管理等全方位工作,为“中国制造2025”、“海洋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培养高水平材料学科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培养新材料应用型高水平专业人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且具有国际化视野。本专业所培养的历届毕业生,受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外企、研究院所、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欢迎,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2018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7%。在石油、钢铁、电力、交通、海洋工程、市政工程、新能源等行业领域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强,就业和创业的前景广阔。更为突出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眼界开阔,积极进取,平均每年有1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并有多名学生攻读了博士学位,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深造。
专业特色
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我国实现强国梦必须重视新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和品牌学科,是国家“双一流”优势学科、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的学科。在2003和2007年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分别排名第3和第2。2011年据美国ESI数据检索,北科大材料学科SCI论文数量一直稳居全球该学科领域的前1%,2010年全球排名16位,2011年排名13位,2018年7月ESI数据库显示,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进入了全球机构学科排名的1%。北京科技大学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本专业主要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实行差异化办学,重点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打造“新材料应用工程师摇篮”。
专业方向及主要课程
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在先进制造业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学科融合方向和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将瞄准新材料技术发展前沿,以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加强在粉体制备及3D打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适应本专业学生未来在新材料及先进制造等行业就业和创业的知识需求,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新型材料加工制备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能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汽车制造、钢铁企业、新材料企业、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可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方面的工程师,也可以从事产品销售、运营管理以及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工作。
纳米材料应用: 21世纪的纳米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三大支柱,是最重要、发展最快的前沿领域之一。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应用的基础与先导,纳米材料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并形成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兴产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新型纳米材料在环境净化、智能材料、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储能器件、海洋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为主要方向,突出学科交叉,以应用基础研究—纳米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应用为一体的创新模式,培养高水平纳米材料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航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营管理以及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工作。
绿色建筑材料及工程应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态和绿色环保理念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绿色建材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更安全、使用更便利,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绿色墙体材料、抗菌建筑材料、环境净化材料、绿色保温材料、绿色涂料等新型建筑材料领域为主要方向,重点开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工程化应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面向新时期建筑工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需求,培养高水平建筑材料工程应用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新材料、建材、建筑、市政、桥梁以及设计院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营管理以及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工作。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力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工程意识、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新材料制备与加工”、“纳米材料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及工程应用”三个专业方向,定制化开设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同时,本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通过结合实验室课题实验和工程现场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新材料的研发、制备、生产、加工和应用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专业导论、材料科学发展动态、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学(双语)、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材料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工程制图、钢铁冶金学、冶金工程新技术、工业生态学、新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表面工程、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涂料涂装、粉末冶金与3D打印等。
师资力量及实验条件
本专业课程主要由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和天津学院共同开设,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一批知名教授和副教授直接为本科生讲授课程,专业课程主讲老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为北京科技大学曲选辉教授,吴俊升教授担任材料系主任。
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优势学科科研条件平台的支持下,在北科大天津学院建成了包括“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京津冀海洋材料研究中心”、“绿色净化和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粉体制备及3D打印研究中心”、“通用储能器件联合研究中心”五个研究中心和一个“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天津大气试验站”,建立了完善的材料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分析测试实验室,配备了原值超过15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和材料加工制备装备,建立了包括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制备、3D打印等多条中小型生产线,并与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等开展合作,开展工程实践教育,定制化培养专业人才,为本科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