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简章 > 研究生 > 正文内容

2024年考研政治大题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生回忆版) 考研政治14年真题解析

2024年01月03日 10:06:09研究生2


立即扫码估分吧!!!

  政治34题

2024年考研政治大题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生回忆版) 考研政治14年真题解析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习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重要要求,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

  调查要全面且具体,拒绝模糊不实。调查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是自然产生科学观点、得出正确结论。党员干部要使调查发挥应有价值,还需要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整台。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善于抓问题,要善于找现象。调查是整个调研活动的统帅,它使整个调研活动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步骤都具有高度的严密性。

  研究要有创新性,实用性。主要通过研究现状,指出遇到问题的差异性。党员干部研究问题需要在理论上要有创新,对理论发展有贡献,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需要落实落细,不是简简单单的解决调查发现的问题,而是通过简单的问题本身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由点及面、由浅入深,通过一个问题联想到一系列问题。党员干部在进行方法决策分析研判之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性,要更加贴合基层实际,贴合群众心声,真真切切的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问题1.如何理解调查研究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是自然产生科学方法,得到正确结论的?

  问题2.为什么解决一个问题能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第35题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若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问题1:如何理解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问题2: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1)题干:如何理解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6分

  答案:

  本题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从根本上看,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现代化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大自然恢复其活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体系的带动下,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充分的循环利用,生态价值就会转换成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时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向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只有经济和生态的协同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真正建立起从经济到生态的优势转换,更好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2)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4分

  答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始终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万物同源,和谐共生。一方面,作为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紧密互利、不可分割的关系。对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体现了与物共适、美美与共的有机整体世界观和生命观。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是人与自然之间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发展的良好互动状态。另一方面,自然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类。

  我们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系统治理、以人为本,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具有绿色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世界范围内高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旗帜,建立绿色化、智能化、低污染、低消耗的新型人类文明。

  政治36题 文化历史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解书》中指出:要开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940年,毛泽东在陕甘宁地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指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出发,说明了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以后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提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在中国,无产阶级已经有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就能够带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同时,中国革命必须紧紧依靠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展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贯中外、贯通古今。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新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其同努力创造属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问题1.结合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历史,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探索及其意义?

  问题2.为什么说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具条件实破中外古今之争?

  政治37题:

  材料一: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5月3日起,习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引发热烈反响。

  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所见识的世面、经历的成长、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很欣慰!很好!的表述,让我们感动得红了眼眶。我们发自内心感受到,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习总书记又向我们、向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我们也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深切关怀,更觉无比振奋。在平谷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学习生活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二学生王雯欣激动地说。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支撑。习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对同学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自找苦吃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把象牙塔里研发的技术推向泥土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极端困难条件,以大无畏的气概引漳入林,历时近10年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严重缺水的历史难题。红旗渠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留下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2022年10月28日,习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材料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部分,习总书记寄语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与前辈们相比,当代青年成长在物质更加丰裕的年代,吃苦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吃苦精神的本质没有变,吃苦精神不能丢,故而,新时代青年要学会涵养自找苦吃的担当精神。

  (1)从理想的实现角度,分析越是美好理想,越要辛苦努力

  (2)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角度,分析说明,新时代青年担当大任时要自讨苦吃?

  政治38题

  第一段材料:

  有了水,我们的生活更好了天刚蒙蒙亮,安哥拉库内内省东本杜拉镇村民佩德罗就早早起床,赶着自家的15头牛和40只羊,一路吆喝着,向离家200米外的饮水点走去。

  库内内省位于安哥拉南部,全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民众曾饱受干旱之苦。东本杜拉镇的村民以往要跑到10公里外的天然集水坑里取生活用水,那里的水主要是雨水,水质差,水里还有寄生虫。

  2022年4月,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库内内省抗旱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满足了当地民众生活需求,为久旱的库内内省建成了一条民生之渠。抗旱项目包括9个5万立方米的集水池、30个牲畜饮水点和一条长48.71公里的水渠,解决了项目沿线25万人口、40万头牛羊的饮水问题。有了水,我们的生活更好了,养牛养羊的用水也更方便了。明年我准备再多养20头牛!说起未来的生活,佩德罗的心中充满希望。

  水泵轰鸣,源源不断的清水从水渠流向农田。在为当地村民提供清洁饮用水的同时,抗旱项目还为约5000公顷的农田灌溉提供保障,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村民丹尼尔的家就在项目3号集水池附近,这一地区以往旱灾严重,地里庄稼收成不好,村民们日子过得很艰难。抗旱项目完工后,丹尼尔成为最早受益的村民之一。我家的地里种了玉米、高粱、西红柿、洋葱不仅够自己家吃的,还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和蔬菜拿去集市上卖。日子越来越好,我也胖了不少。丹尼尔笑着说,他再也不用为缺水灌溉发愁了。

  抗旱项目建成以来,民众的生活幸福多了。安哥拉时任副总统博尔尼托在考察项目时表示,项目为安哥拉南部抗旱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促进了南部干旱地区农牧业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在参观该项目时表示,这一项目为联合国和安哥拉政府正在合作的农牧业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希望把这一合作模式向世界其他缺水国家和地区推广。

  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

内容来源:高顿教育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

“2024年考研政治大题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生回忆版) 考研政治14年真题解析” 的相关文章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2023年02月15日 16:58:43
396经济类联考数学大纲2023年02月24日 16:45:18
研究生政审表内容2023年03月06日 14:22:57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