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内容

普通大学教育怎么样 普通大学教育怎么样知乎

2024年02月09日 06:56:54资讯2

4. 学术自由和独立性:普通高校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教职员工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内容上享有较大的自由,发挥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今天小编为你介绍这个话题,就是关于普通大学教育怎么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普通大学教育怎么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普通大学教育怎么样 普通大学教育怎么样知乎

  1. 普通高校的定义
  2. 大学教育怎么样?

一、普通高校的定义

普通高校是指普通本科院校,也称作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是指在普通教育规划体系下,提供本科教育和相关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的学校。

以下是普通高校的一些特点和定义:

1. 学位授予:普通高校具备独立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权限。学士学位通常需要完成本科教育,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需要完成研究生教育。

2. 学科覆盖广泛:普通高校通常提供广泛的学科和专业,如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经济等等。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并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需求的培养。

3. 教育成果和科学研究:普通高校注重教育成果和科学研究的推进。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教育和研究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促进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4. 学术自由和独立性:普通高校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教职员工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内容上享有较大的自由,发挥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5. 教育质量评估和认证:普通高校的教育质量会受到国家和地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和认证。这些评估和认证活动可以提供学校教育质量的参考,也是学生和家长选择院校的重要依据。

普通高校在教育界起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它们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责任,为国家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截至2023年7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高职(专科)院校1545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

二、大学教育怎么样?

一 大学教育理念

那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

提及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有声音表示,中国从办学时起就在模仿,一开始模仿日本和德国,之后学美国、苏联,现在转而又开始学习美国,言及“世界一流”必定哈佛、耶鲁,忘记了自己长在中国。

诚然,自己脚下踩的这片历史舞台只属于我们,我们要做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全球化时代,通往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必定不会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呢?

在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中,或独树一帜、各自琳琅,或勇于变革、打 破束缚,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璀璨光芒。 尽管各它们在教育理念上个性鲜明,但是经研究发现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毋庸置疑,这些共性是值得品鉴的。

1、注重英才培养是不变的内核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任何一所大学不能避免的问题。关于人才培养,尽管学校之间各有侧重,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尽相同,但是注重英才培养是其不变的内核。

在工业革命浪潮中,自然科学脱颖而出,教育内容开始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

一流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开始转变,转而为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精英,如哈佛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

这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对于英才教育的要求,几乎惊人得一致,那就是要求学生具有领袖品质!

在培养英才的过程中,世界一流大学又呈现出以下共同点。

第一,围绕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培养精英人才。

麻省理工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在20世纪初它还只是一座普通的技术学院,以培养工业化生产需要的技术人员为使命。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它一跃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正是因为抓住了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契机,适时调整办学方向。

这种一旦国家有需要,义不容辞冲在前面的学校,更有机会向世界一流迈进。

纵使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这样的古典大学,在现代化的转型进程中,也不再以造就有教养的绅士为目的,而以培养服务社会的精英为己任。

第二,重视发展学生的才智,尤其是学生的创造力。

旧知识容易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再加上知识日新月异,旧知识很快被新知识取代,具有较强创造力的学生会具有更大的优势。

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新生代——斯坦福大学,从建校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用了70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被其奉为最重要的教育信念。

实际操作中,斯坦福大学不仅开设开发创造力的课程,还将创造力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它还是最早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设跨学科课程的大学,目的是通过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力。

第三,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造就英才的不二法门。

在规模和质量之间,世界一流大学无疑会选择后者。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耶鲁大学的规模得到了空前扩张,该校十年间人数增长2000余人,面对不断扩大的规模,耶鲁大学董事会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放慢规模增长,坚持质量优先,提高教师和学生之比。

无独有偶,斯坦福大学注重选拔优秀的教师资源,生师比也控制得极低。

2、丝毫没有忽视德育的重要性

现代大学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使命,道德教育被弱化是普遍现象,当科学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后,以培养英才为目标的世界一流大学丝毫没有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些大学里,道德和责任教育受到了与专业教育同等的关注,被视作人才培养之基。

古典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人,而非有学问的人,为了培养有教养的人,牛津大学坚决反对追求实用性、功利性的教育,强调人性教育。

柏林大学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将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科学知识达到修养的媒介(由科学而达致修养)。

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维斯特就相当重视道德教育,在谈及高等教育机构对学生应承担何种职责时,维斯特提到头等大事就是道德与伦理的决策问题。 世界一流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世界一流大学以培养英才为己任,服务社会、敢于担当是其所培养人才的必备品格。

以保守著称的牛津大学,在许多重大事件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两次世界大战中,牛津大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论证英国参战的正义性,亦动员师生员工投笔从戎,许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让自由之风劲吹

学术自由生发于现代大学,为世界各国各类大学所接受和践行,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将其奉为精神支柱。

19世纪,柏林大学可算是当时最自由的大学,自由体现在“教”和“学”两方面。教授有权在最低限度行政干预下,传授自己所选择的任何知识层次。而学生可以自由地选修大学中的任何课程,并可以自由地转换专业,几乎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业。

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章程明确规定学术自由的范围,并予以制度保障。例如,芝加哥大学的章程,赋予了大学极大的独立性。学校的董事,教师以及管理层都不受任何约束。

世界一流大学还重视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其富有人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潜能。比如,斯坦福大学采用学季制,把一年分为四个学期,以便学生能更加自由地修习各种课程。

再如普林斯顿大学,对于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的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给予极大关爱,在历经30年病痛后他创造了人类科学史上的奇迹;无独有偶,安德鲁·怀尔斯9年未发一篇论文,埋首于论证费马大定理,之后他获得成功。这一切都源于普林斯顿大学宽松的环境,人性化的制度保障。

再者,世界一流大学崇尚自由,鼓励学生大胆探索。19世纪的柏林大学在教学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课程无必修和选修之分,只规定最低限度的修习门数,学生可以自由选学其他各种课程;学生可以选择教师,可以任意转换学科专业也可以随意转到则的大学去学习。

剑桥大学也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而在于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宽松自由的环境能极大地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4、应该培养有全面智慧

广泛同情心和自主判断的人

一流的人才不仅是所从事领域的专家,更是具备广博知识、优秀品质和有着人文关怀的“社会人”。

1892 年微耳和担任柏林大学校长时强调,教师与学生都不应忘记,大学的学习具有远大的目标,即一般科学的和道德的修养,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

随着学科专业不断分化发展,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在新的背景下成为大学面临的新挑战。通常很多科技教育工作者认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是无用之用,而很多人文学者对现代工程技术的智慧也缺乏欣赏。

如何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建立起富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平衡关系,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哈佛大学前校长洛厄尔曾经谈到,“每个学生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无论是学生的强项还是弱项。大学应该培养的人不是有缺陷的专家,而是有全面智慧、广泛的同情心和自主判断的人。”

首先世界一流大学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从教学制度上对学生选修科技和人文课程有着明确规定。 例如斯坦福大学 。

其次,世界一流大学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世界一流大学坚守了古老的自由教育的精神,通过通识教育和任意选修制度,为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人格和个性的自由塑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专业化是时代需要,但专业化解决不了个别人类和社会问题,尤其是人类的精神和道德问题。人类文明的传承,需要人文教育的继承与拓新。

麻省理工致力于培养实用的工程技术人才,但其推行的,并非狭隘的科技教育。

工程学院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大的教学单位 ,其科技教育立足于全球化挑战的视角,将专业教育置于广泛的人文教育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从价值、伦理、生态的角度,思考工程学中的技术问题。

跨学科专业教育是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新尝试。比如,牛津大学开设了“科学和经济学”,“物理和哲学”等专业旨在促进文理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5、正是开放与英才教育

促成了我们大学的伟大

世界一流大学誉满全球,其开放的品格是成就卓越的重要动因。

首先,一流大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在世界一流大学看来,只有具有国际视野,才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交流的中心,才能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哈佛大学以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题展开讨论,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世纪专业人才。

麻省理工学院也曾表述了自己的使命:“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在于在科学、技术和其他学术领域增进知识培养人才,以便在21世纪为国家和世界提供最好的服务。”

斯坦福大学在海外创办分校,为学生赴国外学习提供便利。

另外,世界一流大学还大量聘请国外项尖学者,招收海外优秀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师生来源构成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

其次,世界一流大学还积极开拓国际教育交流与学术合作。学术是一项国际性的事业,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的大学,更需关注知识的前沿发展动态 。

牛津大学与世界各国的一流大学保持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经常与它们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会、学术讲座。

再者,开放的教育理念不但有助于促进学术的国际交流,而且有助于世界一流大学构建国际化的教育平台。将人才培养置于一个充满国际元素的教育体系之中。

1993年斯坦福大学有来自96个国家的3000多名海外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打造了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的学术环境,搭建起了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开放的教育理念不仅意味着吸收外来的信息与资源,同时也还包含对外输出知识和价值观。 麻省理工学院将“新知识应及时与世界分享”作为国际划时代的教育原则,将其2000多门课程的主要材料放在网上,让任何需要的人随时获取,不管他们身在何地。

这些理念是世界一流的共同经验、是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思想结晶。

同时我们也发现,每所大学依然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建设一流大学,他国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套用。

我国要向数千万人口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这是任何国家都不曾有过的实践。没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断然无法完成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

二 学期教育、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是指什么

1、学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 *** ,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2、初等教育(primary ecation)是指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它为第一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初始的阶段。

3、中等教育(Secondary Ecation)是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教育。学历层次有初中、高中、中专、中技、中师。

4、高等教育又称大学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

(2)大学教育扩展阅读:

凡年满六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在校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学制为六年,一般为全日制普通小学。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图画、音乐、体育等。

高等教育学历的层次主要包括博士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第二学士学位、本科(包括专升本)、普通专科(含高职)。这五大类学历教育是国家教育部正规且用人单位认可的高等学历教育,学历代码也是按照上述学历层次所编。

三 什么是大学教育

狭义的“大学教育”指的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以后,收到的文化教育。

大学的本质其实就是给了你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更好的成长平台。大学的职责是培养更多有思想的人才。

四 什么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大纲上说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四化主义建设人才!

实际上,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够有立足之地,并通过不同角色的变化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教育也是培养人,感化人的过程!让人懂得爱,懂得分辨善恶,明辨是非!

总之,从个人,社会发展角度教育的目的都是显而易见的!从古至今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五 为什么不能普及大学教育

实际上我国从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已经逐步在普及大学教育了。最初高校招生,要经过初试、复试(类似现在的研究生),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几,后来虽然取消了初试,但录取率也很低,记得当时不要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年级,能够考上大学的也不多,考上大专、甚至是中专都能够拥有干部身份和国家安置工作了,也很让人羡慕……

现在随着“扩招”力度的加大,我国高校从原来的不到一千所发展到两千多所,很多当初只有一两千学校的高校也变成了万人大学,很多省市的高考录取率达到了将近90%(黑龙江,含专科),就是那些高考大省(山东、河南)也达到30%多,这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实际上普及高等教育,倒不是说所有的适龄青年都要上大学,而是有一个比例,基本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我国现在早已超过了这个比例。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高中阶段教育生源流失较多,因此不可能百分之百上大学。

六 大学教育的定义

其实大学教育完全看你自觉性

教师根本不会管你

所以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悟性

所以很多人在大学里就学会了吃

忘了自己的目的

七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分别属于什么教育

小学、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属于高级中等教育,大学属于普通高等学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高中是高级中学的简称,我国中学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其中高中属于高级中等教育的范畴。高级中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等的教育机构,上承初中,下启大学,一般为三年制。

中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的高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校等,均属于高级中等教育的范畴。

大学,学名为普通高等学校,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学文化。

(7)大学教育扩展阅读 高中的教学内容与其之前的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初级阶段(初中)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色彩。在认识论上,相对于小学与初中的经验倾向与主观感受,高中学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各科的基础理论后,运用这些系统的工具分析与解决相应领域稍具抽象性的问题。

学生掌握了普通高中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准,毕业考试合格之后,理论上可以直接投入社会工作。同时,由于高中教育提供了许多适合深造的理论工具,便于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所以高中毕业后升入大学也被认为是合理的深造途径,普通高中毕业生可参加高考升入大学深造。

在大学理念支配下的大学使命要求大学培养的学生首先是有高尚品格的,有教养的人,这是符合大学的本质。这个使命是指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修养学生的品行、锻炼学生对事物进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正如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纽曼所认识到的:“从功利派的论点中看到了真正教育的死敌。新大学在功利派理论的指导下,更看重的是专业培训而不是文化要求,是考试及结果而不是心理过程,是对事实的被动获取而不是心智的一般活动。”纽曼所指的“新大学”,是违背了大学的逻辑而按市场经济的逻辑和政治的逻辑来当作它的使命而运行的大学。

八 什么是大学教育

现代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之一,在中国的特定时期内还属于应试教育,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现代社会大学教育培养目标是以社会为目的。虽然它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在这同时,它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沦为社会的婢女。

为此,大学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和修养,能够按照人的样子组织世界。这样,大学教育才能从目前唯社会是用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才能引导社会文明发展。

这样,大学毕业生将不是物的存在,而是人的真正存在;不是单面人,而是内涵丰富的人。他们到了社会上,不仅能够谋生创业,而且完全能够承担起改革社会的重担。

(8)大学教育扩展阅读:

教育模式:

第一,中国本科教育是“被专业”的教育。在现有本科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受教育者都会带上极强的专业烙印,每一个本科生除了学校的标签之外,同时都贴上“专业标签”,并自然而然地分流到与之相应的各行各业。

显然,在计划模式下,这一特征有其制度的优势,但在社会行业产业结构不断变换的今天,这一“被专业”的本科教育无疑需要深刻的变革。

第二,中国本科教育是“被计划”的教育。在现有本科教育模式下,高校从招生计划到教学计划,从教学计划到就业计划,都带有很强的“计划”思维,高校在“计划”面前缺乏自 *** ,学生在“计划”面前缺乏选择权。

一方面,带来了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虚高”;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却难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尤其匮乏。

第三,中国本科教育是“被选择”的教育。在现有本科教育模式下,一方面,我国本科教育中引入了国外大学常见的学分制、选修制等制度安排;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甚至是学习进程中,又都是事先被预设的,学生缺乏选择的空间和机会。由此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个性化缺失。

第四,中国本科教育是“被大众”的教育。经过近20年的大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度大众化阶段,即将迈入普及化。尽管在数量上已经大众化,但由于人才培养的观念、模式、体制和质量标准缺少精英教育的基因,导致数量上的大众化缺乏精英教育的支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普通大学教育怎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普通大学教育怎么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