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课程 > 正文内容

天津二战考研培训机构

2024年03月14日 10:35:06考研课程1

考研机构室推荐

天任考研,始创于2006年,专注考研

学习方面:学习环境上我们配有敞亮美好的教室,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每位学生配有独立桌椅,每个桌椅旁边就有固定插排,有区域无线网覆盖,教室按照文理分班等;学习进程上面配有不同的班次比如高三自习班/刷题答疑班/精讲班/寄宿一对一,每个班次的区别详情咨询本人或留言哦~

住宿方面:标准的六人间,每位同学配有相应桌椅和衣柜,每个宿舍都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专用洗衣机和洗漱台,厕所还有供暖系统,还有宿舍老师24小时值班!

加右侧微信详细咨询!        



  2024年陆军军医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已发布,大纲详细介绍了心理学综合考试性质、考察目标、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参考教材、考察内容等,帮助备考2024考季的同学快速查找陆军军医大学研究生考试相关信息。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心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心理学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中等程度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 选拔,确保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范围包括医学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医学心理学重点考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整体医学观,与医学心理学有关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理论等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心身疾病的诊断与心理干预,常见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与应用,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的基本技能,医患关系模式和病人心理特点;基础心理学重点考查正常成人个体心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发展心理学重点考查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运用发展心理学知识分析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医学心理学约 40%,基础心理学约 30%,发展心理学约 30%。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分为A 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形式。

  具体如下:

  A型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名词解释:共 9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36 分;

  简答题:共 12 题,每小题 10 分,共 120 分;

  问答题:共 4 题,每小题 20 分,共 80 分;

  案例分析题:共 2 题,每小题 22 分,共 44 分.

  Ⅳ.考查内容

  考查内容原则上是考生大学本科期间学习相关学科的全部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基础心理学

  (一)绪论

  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及其构成。

  2. 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4. 传统心理学主要派别的主张、特点和意义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格式塔和精神分析学派) 。

  5. 能借助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

  (二)感觉

  1.感觉的概念及意义。

  2. 感觉的基本规律。

  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和关系。

  4. 视觉系统的信息编码过程。

  5. 时间因素对视觉的影响。

  6. 视觉适应的特点、机制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7.听觉的概念。

  8. 皮肤感觉的概念及基本形态。

  9. 能运用相关理论对日常感觉现象进行解释。

  (三)知觉

  1.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2. 知觉的基本特征。

  3. 知觉学习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4. 影响深度与距离知觉的单眼和双眼线索。

  5. 听觉定向的主要线索。

  6. 时间知觉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7.运动知觉的概念和分类。

  8. 错觉的概念和种类。

  9. 能运用知觉的相关理论解释日常知觉现象。

  (四)意识和注意

  1. 意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无意识的概念和现象。

  3. 睡眠的功能及各个阶段的特征。

  4. 精神分析、生理学、认知学对梦的解释。

  5. 对催眠的定义和应用。

  6. 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7. 注意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8. 注意选择的主要理论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

  阶段选择理论) 。

  9.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

  10. 能够利用意识与注意的相关理论区分不同意识水平,科学认识睡眠与梦, 了解注意与意识对心理的影响。

  (五)记忆

  1.记忆的概念及作用。

  2. 不同角度对记忆的分类。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比较 (如在编码形式、存储时长、

  容量、影响因素上的比较) 。

  4. 工作记忆的含义、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5. 长时记忆遗忘进程的影响因素。

  6. 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对遗忘的解释。

  7.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比较。

  8. 能运用记忆的相关理论与知识,科学提升记忆力。

  (六)思维

  1. 思维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2. 表象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思维中的作用。

  3. 概念结构的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的主要内容。

  4. 推理的概念及分类。

  5.错误推理的产生。

  6. 问题解决的概念和常用策略。

  7.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8. 创造性活动涉及的心理成分。

  9.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特点。

  10. 常用于决策的启发策略。

  11.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决策的相关知识,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七)动机

  1. 动机的功能。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 动机与需要、 目标、行为、价值观、意志之间的关系。

  4. 动机强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5.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内涵。

  6. 不同动机理论的比较 (本能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 认知理论、逆转理论) 。

  7. 能应用动机的相关理论解释心理社会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八)情绪

  1. 情绪的性质。

  2.情绪的功能。

  3.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4. 情绪的维度划分。

  5. 三种情绪状态的特点。

  6. 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与坎农-巴德学说的主要内容。

  7. 情绪的认知理论。

  8.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9. 情绪调节的概念和分类。

  10. 格罗斯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11. 情绪调节的维度。

  12. 情绪调节的策略。

  13. 能运用情绪及情绪调节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情绪不适者提供帮助。

  (九)能力

  1.能力的概念和分类。

  2. 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3. 能力的结构理论。

  4. 斯坦福-比奈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特点。

  5. 智商与离差智商的意义。

  6. 能力的一般发展趋势。

  7.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8. 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9. 能利用斯坦福-比奈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测评智力水平。

  (十)人格

  1.人格的概念和特征。

  2.人格的结构。

  3. 气质、性格、认知风格与人格的关系。

  4. 不同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奥尔波特特质理论、卡特尔人格特

  质理论、五因素模型) 。

  5.人格的类型理论。

  6. 人格的精神分析论。

  7. 人格测验的方法与种类。

  8.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9. 能运用不同人格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人格特点。

  二、发展心理学

  (一)绪论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

  2.发展心理学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发展心理学的中国化。

  3.发展心理学新进展。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

  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1.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与特殊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与测验法;实验法。

  3.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4.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四)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1.胎儿神经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胎儿宫内发育分期;胎儿心理活动的主要生理基础的形成和发育;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2.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胎儿期的心理卫生。

  (五)婴儿的心理发展

  1.婴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动作发展。

  2.婴儿认知的发展。

  3.婴儿言语的发展。

  4.婴儿的气质。

  5.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六)幼儿的心理发展

  1.幼儿的神经系统发展。

  2.幼儿的游戏。

  3.幼儿言语的发展。

  4.幼儿认知的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

  5.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七)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小学儿童的学习:小学儿童学习特点及其作用;学习障碍的类型、表现及产生原因。

  2.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小学儿童概念、推理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

  3.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小学儿童的社 会性认知、人际关系。

  4.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八)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1.青少年身心的发展:青少年生理的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3.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特点。

  4.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九)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1.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2.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

  3.成年早期自我的形成。

  4.成年早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稳固。

  5.成年早期的恋爱、婚姻及事业。

  (十)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1.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发展任务。

  2.成年中期的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特点;中年人智力模式;智力活动的性质的变化;影响中年人智力的主要因素。

  3.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4.成年中期的生活: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心理适应。

  (十一)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1.成年晚期的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2.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和长寿心理。

  三、医学心理学

  (一)绪论

  1.医学心理学简史及其分支学科。

  2.生物医学模式。

  3.医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4.医学心理学定义。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6.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7.能使用新的医学模式认识健康与疾病。

  (二)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的产生和局限性。 2.心理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3.精神分析的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理论的主要内容。 4.行为主义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5.罗杰斯的自我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倾向理论和主要内容。 6.艾里斯和贝克认知行为理论和主要内容。 7.能够利用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来解释临床与心理相关的主要问题。

  (三)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儿童期、中年期、老年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2.健康的概念。

  3.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4.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青年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6.能用心理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不同阶段个体的常见心理问题。

  (四)心理应激

  1.应激源的种类。

  2.塞里 “一般适应综合征”的三个阶段的心理学意义。

  3.应激、心理接种、应激反应和心身疾病的概念。

  4.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5.应激的心理中介机制。 6.能应用应激的相关理论解释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五)心理评估

  1.临床心理评估的目的、条件和职业要求。

  2.临床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3.心理测验的分类。

  4.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

  5.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的差异。 6.MMPI、16PF、洛夏墨迹等人格测验。 7.临床心理评估、心理测验、信度和效度的概念。 8.常模、信度、效度、难度与鉴别力、标准化等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9.信度与效度的区别。

  10.SCL-90、EPQ 的因子组成,各因子的含义。

  11.能利用 EPQ、SAS、SDS、SCL-90 量表,测评人格、焦虑、抑郁和心理卫生状况。

  (六)心理干预

  1.心理治疗的分类。

  2.心理治疗的机制、基本过程和发展趋势。

  3.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森田疗法、系统家庭治疗、暗示和催眠治疗的基本理论方法。 5.心理治疗的概念。 6.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生物反馈疗法) 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7.认知疗法(艾理斯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8.放松技术。

  9.能应用精神分析、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为临床病人服务。

  (七)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概念。

  2.心理咨询的模式。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4.心理咨询的原则。

  5.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6.非语言性技术。

  7.参与性技术。

  8.影响性技术。

  9.把临床访谈的基本技巧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八)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2.协调医患关系的原则。

  3.医患关系模式及临床应用。

  4.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5.医患关系过程。

  6.应用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的基本理论,形成医患沟通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九)病人心理

  1.病人的角色特征。

  2.急性传染性疾病病人的心理与调适。

  3.慢性疾病的心理与调适。

  4.外科手术的心理与调适。

  5.临终病人的心理与调适。

  6.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与调适。

  7.病人和病人角色。

  8.病人的角色转变。

  9.病人的角色行为。

  10.病人的一般需要。

  11.病人的心理冲突。

  12.病人的心理特征。

  13.运用病人角色及病人心理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病人的心理活动。

  (十)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概念对临床疾病防治的意义。

  2.心身疾病的概念。

  3.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4.心身疾病的诊断和判断原则。

  5.典型的心身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支气管哮喘。6.学会用心身统一的医学观来解释心身疾病。

  (十一)心理异常(异常心理)

  1.异常心理的调适。

  2.异常心理的分类。

  3.异常心理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4.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5.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6.人格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7.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8.学会常见心理障碍的知识去识别临床心理障碍。

  (十二)心理危机干预

  1.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2.心理危机干预的特征与分类。

  3.心理危机形成的阶段。

  4.心理危机的表现。

  5.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6. 自杀的危险因素和心理特征。

  7. 自杀的心理过程。

  8. 自杀的干预。

  (十三)研究方法

  1.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3.医学心理学基础研究设计。

  4.医学心理学的临床研究设计。

  5.观察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6.调查法的类型和主要手段。

  7.实验法的基本条件。

  8.变量的种类。 9.能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临床科研设计。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