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问题分析怎么写 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问题分析
当知识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后,人力资源成为各种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因素。企业渴望人才,也愿意积极考虑如何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因而如何发挥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最直接的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技术进步的主体,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企业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处于次要地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转轨过程中,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尚未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由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企业还不能白主经营、白负盈万,也就缺乏白我改造、白我发展的动力。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缺乏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普遍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构,尤其是未能形成有效合理的利益分配机构,未能形成创新激励机制。因此多数企业还未能做到依靠创新来发展。同时,我国企业也缺乏技术进步的相应实力。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数量很少,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为49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强,而国外大企业均在5%以上,知名的公司在10%以上。特别是,我国旧的科技体制导致了技术进步主体错位以及与此相伴随的科研和生产分开。按照我国旧的科技体制,由科研院所承担技术开发的任务,企业从社会分工上,主要是生产而不是技术开发,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限。在科研人员的分布上,我国有70%的科技研究开发力量在企业之外,而发达国家则是企业拥有大约60%一70%的科技研究开发力量。另外,我国还没有形成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法律环境。这也是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建立的重要因素。其结果导致我国工业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低,缺乏白己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整个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未能从白身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参与高等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完全是一个观念问题。因为所谓观念,是受宏观社会环境影响下企业白身发展定位制约的。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基本上属于传统制造业,还远没有升级为现代制造业。市场机制引入中国后,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是短时问内获得利润和效益的便捷形式。因此很多企业在考虑如何获得利润和效益的战略部署时,把注意力放在寻找短线产品满足市场积累上,不可能优先考虑与技术进步相关的工程教育问题。当工业经济水平高度发展、市场竞争机制成熟和完善后,工程技术创新人才才会成为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发育的成熟,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步提高,市场竞争更加规范化,政府的干预逐渐弱化,人才培养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才会凸现出来,工程教育才真正受到企业的重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可能人为改变的。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