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的主人公是谁
关羽水淹七军,擒获的是谁?
关羽水淹七军,于罾口川全歼魏军,擒获魏军主将于禁、先锋庞德。将于禁关押于荆州大牢,庞德一心求死,斩之。
关羽的扬名之战“水淹七军”淹的是哪七军?共淹死多少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率军进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急忙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急忙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秋八月,时逢阴雨连绵,汉水暴涨,水深平地五六丈深,于禁等七军皆被大水淹没。关羽命令他的水军乘船猛烈攻击被大水所围困的曹军,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被擒后为关羽所杀。
东汉时期的兵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5个人为一伍;两个伍为什共10人,五什为队共50人,两个队为一屯共100人,五个屯为一个曲共500人,两个曲成一部共1000人。据《后汉书?百官》记载,“大将军营五部”,于禁为左将军,最多管理五部,也就是说5000人。这5000人中又分前军、中军、后军、左军、右军五个部分,战斗中有不同的责任和重点,或独立作战,或协同作战。在这次战斗中于禁有立义将军庞德同往,所部兵马应该不会超过一万,所谓的七军,是表示于禁全军覆没,更是衬托关羽的英勇而已。
谁知道《水淹七军》的故事?
刘备占领了益州以后,东吴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了荆州几乎闹翻。后来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益州也受到威胁。刘备和孙权双方都感到曹操是他们强大的敌手,就讲和了。把荆州分为两部分,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 刘备安下了荆州那一头,就专心对付曹操,请诸葛亮坐镇成都,亲自率领大军向汉中进兵,叫法正当随军谋士。 曹操听到刘备出兵,马上组织兵力,和刘备对抗。曹操也亲自到长安去指挥汉中战事。双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在阳平关一次战役中,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把魏军撤退到长安。 这么一来,刘备在益州的地位更加巩固了。公元219年,刘备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员拥戴下,自立为汉中王。 按照诸葛亮早已设计的战略,是打算从两路进攻曹操的。这一次西面的汉中打了胜仗,就得乘这个势头,再从东面的荆州直接攻打中原。 镇守荆州的是大将关羽。关羽这个人,有勇也有谋,就是骄傲自大。刘备做了汉中王,派人带了官印封他为前将军,关羽还不大满意。后来经人一解释,说汉中王怎样看重他,他才乐意地接受了。 这一次,刘备命令关羽进攻,关羽派两个部将留守江陵和公安。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 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曹仁让他们屯兵在樊城北面平地上,和城中互相呼应,使关羽没法攻城。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 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他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 庞德带了另一批兵士避水到一个河堤上。关羽的水军向他们围攻,船上的弓箭手一起向堤上射箭。 庞德手下有个部将害怕了,对庞德说:“我们还是投降了吧!” 庞德骂那部将没志气,拔剑把他砍死在堤上。兵士们看到庞德这样坚决,也都跟着他抵抗。庞德不慌不忙拿起弓箭回射,他的箭法很好,蜀军被射死不少。双方从早打到中午,从中午打到午后。庞德的箭使完了,就叫兵士们一起拔出短刀来搏斗。他跟身边的将士说:“我听说良将不会为了怕死而逃命,烈士不会为了活命而失节。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了。” 这时候,大水越涨越高,堤上露出的地面越来越小。关羽水军的大船进攻更加猛烈,曹军的兵士纷纷投降。庞德趁着这乱哄哄的时候,带了三个将士,从蜀军兵士中抢了一只小船,想逃到樊城去。不料一个浪头袭来,把小船掀翻了。庞德掉在水里,关羽水军赶上去,把他活捉了。 将士们把庞德带回关羽大营。关羽好言好语劝他投降。庞德骂着说:“魏王手里有人马一百万,威震天下;你们的主人刘备,不过是个庸碌的人,怎能和魏王相敌。我宁可做国家的鬼,也不愿做你们的将军!” 关羽大怒,一挥手,命令武士把庞德杀了。 关羽消灭了于禁、庞德的七军,乘胜进攻樊城。樊城里里外外都是水,城墙也被洪水冲坏了好几处。曹仁手下的将士都害怕了。有人对曹仁说:“现在这个局面,我们也没法守了,趁现在关羽的水军还没合围,赶快乘小船逃吧!” 曹仁也觉得守下去没希望,就跟一起守城的满宠商量。满宠说:“山洪暴发,不会很 久,过几天水就会退下去。听说关羽已经派人在另一条道上向北进攻。他自己没有敢进兵,是因为怕咱们截他的后路。要是我们一逃,那么黄河以南,恐怕就不是我们的了。请将军再坚持一下吧。” 曹仁觉得满宠说得有理,就鼓励将士坚守下去。这时候,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百姓孙狼发动起义,杀了县里的官员,响应关羽。许都以南,其他响应的人也不少。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 魏王曹操到了洛阳,得到各方面的警报,有点着慌。他跟百官商议,准备暂时放弃许 都,避避关羽的势头。 谋士司马懿说:“大王不必担心。我看刘备和孙权两家,表面很亲热,实际上互相猜忌得厉害。这次关羽得意了,孙权一定不乐意。我们何不派人去游说孙权,答应把江东封给他,约他夹攻关羽,这样,樊城之围自然会解除了。” 曹操听了司马懿的意见,真的打发使者到孙权那里去。 原文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总的看来,《三国演义》所述,大的轮廓尚符合史实,而情节间有出入。最大的出入是,综合《三国志》各传的记载,水淹七军是由于汉水突然上涨所致,魏军是遭受了自然灾害,并不是关羽有预谋的决堰所致。当然,关羽多年镇守荆州,熟悉江汉一带的地理、气候、水文等情况,在高处扎营,避免了水患,又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消灭了敌人;而于禁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扎营于低处,又缺乏警惕性,没有防御天灾,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从这个角度看,双方的胜负也并非完全取决于天灾,也包含着人谋的作用,也有一个军事指挥者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但因为天灾而水淹七军和因为关羽的事先谋划而水淹七军,从性质上说毕竟是两回事。对于关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侥幸成功;而对于于禁来说,则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 PS:由于这个故事很长.<三国演义>又和历史差别有很大差别,而且我不知道你需要哪个部分的故事.所以给你完整的版本`
水淹七军中的七军是指哪七军呢?
七军不存在哪七军的说法,它只表示于禁所率领的部队分为七个军。最多也就表达一下数量,并不是说一定要有类似青州兵、虎豹骑这样的名号。那七军究竟有多少人?没有很多人说的一军一万多人那么多,大概七军总共两万人左右。
唐代有一本《通典》是记载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山之作,详细记载了历代各种制度的汇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里面有《兵》部分记载军事制度,对历朝“军”的概念有比较明确的说明。里面的几段文字,第一段说了:“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然后详细写了春秋末期司马?苴对周制一军12500人进行重新分配布阵。随后写了另一段司马?苴的军制改革,出自《司马?苴兵法》,原文如下:
一说:“凡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烈,烈有头。二烈为火,十人,有长,立火子。五火为队,五十人,有头。二队为官,百人,立长。二官为曲,二百人,立候。二曲为部,四百人,立司马。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
另有一段: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
这两段文字对“军”的概念有了比较明确的说明,司马?苴是春秋末期,那时改革后一军三千二百人,至唐代初期,七军二万人,也就是一军三千人左右,或更少。大体保持的比较稳定。而且李靖那段直接写出了“七军”,可见是一种比较标准的制度。因此,一军大概三千多人,七军二万多人是一种从春秋末期到唐代一以贯之延续下来的制度,这样的说法比较可信。
三国时期的军事战争规模其实都不是很大。诸如曹操赤壁之战的八十三万大军,刘备夷陵之战的七十万大军都是演义虚构。真正赤壁之战曹操的兵力最多二十万,而夷陵之战刘备只有七八万人,其中还有近一半是借来的蛮兵。就这个规模,刘备还是发了举国精锐。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是以攻城为主,攻城战一般攻方兵力要比守方至少多一倍才能成功,就算关羽自负,也不敢带比守军少的人去吧。要真如有些人说的于禁的七军有七八万人,关羽得带十万大军才敢出动,他哪里来这么多人?所以于禁七军两万多人,加上曹仁守军三万人左右,关羽也带三四万人,这还是去比较能接受的可能。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