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成及制度化的思考和认识 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成及制度化的思考
在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与发展中,高等院校在制度生成阶段起了主要作用,政府在制度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市场则在不同时期都提供了制度变革的空间。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整体氛围之下,政府主要通过提出宏观改革的要求来推动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改革,如“教育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口号并没有具体规定高校的服务行为,但为高校提供了改革的空间和扩大其传统功能的政策合法性基础。如何使用这种空间和政策,要由高校自主选择和决定;当时的市场经济初露端倪,但还缺乏迫使高校改变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力量,因为,高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科类研究生尚不存在“分配难”的状况。所以,高校自身的改革意愿与尝试在这个阶段的作用就非常突出。工程硕士生试点工作正是高校自主改革的一个结果。
现代大学作为“社会的轴心机构”,不单是“新知识、新视角、新技术和创新性方法的创造者”,而且“将塑造我们现有社会的类型和理想国家的类型”。现代大学既是精细、复杂的社会制度建设的产品,本身又具有影响、甚至生成制度产品的能力。梅耶在分析大学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时提出,社会上到处存在着制度化的“建设砖块”(building blocks),大学组织可以将这些“建设砖块”拿来建构自身,如此建构的结果可以更快得到外界合法性的认可;母同时由于大学组织自身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大学也可以生产“建设砖块”,投放于社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制度化建设。大学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互动、博弈应该成为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工程硕士的深层制度化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增加了,因为政府的有说服力在法律规则的颁布与修改、管理机构的设置、宏观政策的调整上不可替代。
在我们所看到的工程硕士的制度变迁中,企业(市场)的作用似乎没有高校和政府来得强烈与明显。。按照新制度主义的理解,对于高度制度化的组织,变迁的动力主要不是来自于市场的直接作用,而是来自于由市场需求变化所带来的政府对大学功能在理解与认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大学组织自身合法性的危机,并刺激大学改革,以获得新的制度合法性。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改革的深人,市场经济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完善,在工程硕士这一新的制度形式的未来发展中,市场的力量会不断加强,政府、大学与市场之间的互动也将具有新的特点,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过程,并在持续的研究中,揭示中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制度生成与变迁的特点。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yimgjqzd@qq.com 或者【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